5月8日,“感恩母亲河”暨中华黄河坛落成典礼在宁夏青铜峡金沙湾中华黄河坛举行。我会总顾问项怀诚、会长原焘、副会长唐麒麟参加了落成典礼。
国家有关部委领导、沿黄八省区的领导和嘉宾、港澳台地区嘉宾、自治区党政军领导、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国内知名旅行社负责人、国内外媒体、自治区有关部门等近万人参加了开幕式。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助理屈冬玉主持开幕式,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毅,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王正伟宣读《黄河颂文》。活动共分成了三个部分:恭取黄河水,种植感恩树;感恩母亲河活动启动;文艺演出。
中华黄河坛地面积近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由一坛(中华黄河坛)、二道(农耕大道、文化大道)、三区(感恩区、礼恩区、思源区)等组成。它浓缩五千年文明精华,再现五千年文化辉煌。在这里,每一个雕塑、每一个铸件,每一座建筑在落定前都经历了层层审定、层层把关,甚至一座桥,一条甬道、一个台阶都别有韵味。为了让中华黄河坛更好地承载黄河文化,设计者在北京、山东、南京、河南等地举办了多次研讨会,组织文化、历史、古建、规划等领域的专家,多次对黄河坛的细节进行研讨论证。如今,这一件件传世之作串起了散落的文化,让黄河文明的光芒穿越千年时空。
参观中华黄河圣坛,如同阅读一本厚重的黄河文化大百科全书。一坛、一鼎、一阁、二道、三区、三坊、三桥、三殿、四象、四兽、四仪、五行、六台、十八经典、廿四节气、六十甲子……一个个独具黄河文化特色的建筑文化符号扑面而来。中华黄河坛以“金石为质”,打造出108件青铜器艺术精品,36件石刻艺术佳作,书写了建筑史上的多个“第一”:第一次将浑天仪、地动仪、指南针和日晷这“四仪”摆放在一处;第一次整理挖掘出60甲子的神像;第一次用青铜铸造黄河鼎、黄河钟、黄河鼓,二十四节气图腾柱;第一次用十八面石鼓记录朝代农策,用十八面竹简记载朝代文脉……所有这些全部选用青铜铸造。
活动时值母亲节,选择在这样特殊的日子举行开幕式有着深长的蕴意,既是感恩母亲河,也是感恩党,感恩社会主义,感恩改革开放。感恩母亲的朝圣情怀与发展渴望的契合,注定了中华黄河圣坛的光彩夺目。
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建议 | ||||||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火器营路1号院1号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