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黄河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密码”
发布时间:2012.10.26 新闻来源:中新网 浏览次数:
6595
次
——专访中国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宣传部副主任、作家石岗
周励
《黄河纪文》恢弘问世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华夏文化的发源地。踏上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那充满青草和泥土混合气味的乡土,勤劳而作的人群,浑厚而淳朴的民风民情,悠长婉转的黄河小调,给予每个中国人一种历史的悠远感和现实的沉重感......
迈入新时代的黄河,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背景下,聚焦着社会各界人士的目光。于是,也就有了一批探寻黄河文化和经济发展力量的专家学者的壮举。
2012年6月18日,著名作家石岗撰写的关于黄河的长篇颂歌《黄河纪文》在西安问世:“一水天来,浩浩汤汤,养育东方,子孙无疆,发于高寒,奔向太阳,九折不回,起伏跌宕”......
洋洋洒洒,七百余字的诗词句里,作家既抒写了母亲河辉煌灿烂的历史,又表达了对现代工业发展对母亲河造成污染的疑虑和担忧,呼吁广大中华儿女“爱我圣河,护我亲娘”。
这天是中国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和陕西省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共同主办的“壬辰龙年关爱黄河书画摄影展”开幕式。作为中国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宣传部副主任、陕西省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石岗宣读了《黄河纪文》,与会现场有10多位著名书法家挥毫泼墨书写了《黄河纪文》长卷,风格各异,蔚为壮观。
诵起《黄河纪文》,一幅幅用瑰丽汉字托起的黄河画面便展现于你眼前,似娓娓道来,又大气磅礴、意味深长。
放歌中,我们仿佛感受到作家豪迈奔放的性情,还有悠远的历史性沧桑的联想,展示出一幅大黄河荡气回肠的立体画卷。
字里行间,忽而把你带进历史的沉沦,忽而又带你进入现实的喧啸。远古的传统文化与当代的进步和文明,东方历史和西方文化,都在其中穿梭与融和,又以入木三分的思辩性深深触动着你的内心。
石岗说,《黄河纪文》用的是传统四字韵文的形式。他尽量采用最白的语言,拒绝艰涩晦暗的词句,可以称作现代白话韵文。“纪文”这种文体,不同于祭祀死者的“祭文”,而是他独创的一种新文体。全文74行,一韵到底,读起来朗朗上口。
石岗的黄河文化成就
实际上,作家石岗对黄河流域的考察研究,已经有20多年的经历。足迹绵绵数千里,从青藏高原到兰州、西安和西宁,从玛同草原、桑科草原的高级牧业到隐藏危机的河套地区,从乌金三角的蒙古高原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平遥古城,从河南的灵宝到山东的聊城......
多年来,石岗研究黄河,凭着丰富的历史知识,以深刻的个人感受和细致入微的文学笔调,创作出了一系列关于黄河的文化艺术作品。在描画黄河每一种经历的同时,也阐述着他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思想,在感性触摸中,显示出难能可贵的时代理性之光。
他著述颇丰,涉猎领域广泛,主要从事小说、电视剧、报告文学、诗歌、歌词、电视专题片的创作,而这些艺术形式的创作内容大都离不开黄河。比如小说《描眉儿与彩画儿》,话剧《地火》,电视剧《西部法官》,电视专题片《半坡秘闻》、《神秘的中国西部》、《找寻中国伊甸园》等。
他执行主编的大型古代文化典籍《群书治要考译》,是一部在中国失传1300多年的书,一部被中国政治界和文化界称为千古秘笈的书。2011年6月,当它历尽曲折,重新出版,仅仅半年后,就引起中国高层和学界的重视,被中央党校定为学员必读教材,被学问大德称为能帮助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瑰宝。
石岗说,他曾多次想写关于黄河的诗歌或者文章,而且他过去创作的文学作品大多以黄河开头,比如歌曲《大秦川》开头第一句就是“黄河流,华山秀,”他写的话剧《地火》第一幕就是《黄河渡口送驾》
话剧《地火》是石岗创作的反映20世纪初期中国开发陆上第一口石油油井的故事。该剧以时任陕西巡抚曹鸿勋为主要人物,以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为历史背景,展示了中国在列强入侵时为了保护民族资源,一批仁人义士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该剧塑造的清末状元、陕西巡抚、中国石油之父曹鸿勋形象生动感人,观之令人动容。
石岗一直充满激情创作的黄河作品,岂止是一条时而澎湃、时而静静流淌的黄河,他是在以黄河文化和经济的调查为据,证明着所思考的历史印证,也表现出整个中华民族在迈进新时代的历史选择。正如他在一本书中所叙,新世纪的黄河充满着希望,这种希望在于黄河有它最有承受力的人民,在千百年悠久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汇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奔腾到海不复回。
石岗看遍沧桑说黄河
刚到知天命之年石岗,1963年7月生,陕西礼泉人,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他沉稳恬淡,既带有年轻人的机智,又带有中年人的沉着。他说,黄河精神就是一往无前的精神,就是无私地养育和造福人类和自然,概括为八个字——“百折不回,化育万物”。
石岗认为,中华民族所走过的每一个足迹,都与黄河有关。中华民族的人之母女娲就生活在黄河岸边,死后安葬在黄河岸边的风陵,所以说,她是用黄河水创造中国人的,这虽然只是一个传说,但是,中国考古发现的许多人类早期遗迹都分布在黄河及其支流上。黄河中乌龟带来的河图,也就是黄河中的龟背图案,启迪了伏羲创造八卦,那是中国文化的发祥。
孔子也曾站在黄河岸边,发出“逝者如斯夫,只争朝夕”的感叹。黄河奔流不息的精神,教会中华民族夕惕若厉,自强不息。黄河接纳百川的胸襟,使人们懂得了厚德载物、有容乃大的道理。我们民族才能不断吸收各种异族文化和人种,才能衍生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黄河雄阔的形态,启迪了中国历代许多文化大家的情怀,创作出无数优美的文化作品,在人类文化中,歌颂黄河的作品最多,也最动人。在历史上,黄河以自己的宽阔身姿,护佑着我们这个民族多少次外强入侵,其脚步都停止在黄河岸边。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有黄河这样的母亲河,那是无比幸福的。
石岗说,和世界其他大河文化相比,黄河文化显得内涵要深刻得多,博大得多,多样得多。亚马逊河虽然是世界上流量和流域最大的、支流最多的河流,但是流域内文化几乎没有发展起来,土著的印第安文化始终处于原始文化状态,后来建立起来的近现代文化,是欧洲移民带去的。尼罗河文化、印度河文化以及两河流域文化虽然也曾古老灿烂,但是都中途消失,被异族文化代替。欧洲的多瑙河文化是古代地中海沿岸希腊文化、罗马文化,以及中亚文明的混合物。只有黄河文化是一脉相传,历经万年生生不息,从来没有断流,而且不断发展、不断更新、不断繁荣。
黄河带给其子孙的启迪是多层的,从滋润大地,养育万物的生命意识;到营田万里,耕耘自然的和谐意识;再到奔流不息,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还有悬河高耸,居安思危的危难意识;鱼跃龙门,幻化成龙的变易思想。黄河的文化含义不是用几句话就能概括的,她包含有宗教的、哲学的、科学的、民俗的各个方面。
黄河是一个世界性的河流。不能把黄河单独看成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同时也是曾经在这个流域生活过的众多民族的母亲河和圣河,比如已经迁居中亚和欧洲的几个民族,匈奴、突厥、以及生活在中国、蒙古国、俄罗斯的蒙古民族等,甚至黄河流域创造的文化,传播过的地方,都会把黄河看作“圣河”,这些地方包括东亚、东南亚。
探究黄河文化经济的发展力量
石岗身兼数职,不仅任中国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宣传部副主任、陕西省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还是《黄河文化经济》杂志编委会副主任、总编辑,黄河书画研究会会长等职务。
作家石岗也热衷研究经济。他说:“彰显黄河文化,就必须让经济力量来体现。”
对于西部开发大潮,在黄河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差异的碰撞中,石岗也在思考和提醒:大西北荒漠化,等待开发的西部资源和缺少的铁路,高科技产业开发区与西部硅谷的崛起,青少年科技信息的共享,本土人才的培养,黄河经济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以及存在的能源、环境、材料等等问题,亟待解决之策!
他认为,黄河文化的开发不单单是旅游产业的发展,生态建设一定要放在第一位,同时关注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比如陕北面临着基础设施先行的问题,希望政府能借鉴世界各地关于文化开发政策及融资的先进经验,尽快做好调研规划,拿出黄河文化发展的方案。
除了生态的特点,黄河文化和经济还有个标签就是“高效”。石岗认为,高效就是最大限度节约和利用资源,生态就是最大限度保护和改善环境。黄河的高效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高效。在建设过程中,要高点起步,在同行业、同类企业、同类产品中都要瞄准世界上一流的水平和标准来定位,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
在黄河流域一体化的发展中,黄河区域内的各省地市应该因地制宜错位发展。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立足现有产业发展基础,加大主导产业培育力度,构建各自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
这几年,喜欢深度研究历史的石岗很奇怪,在浩瀚的历史典籍中,还没有一本关于人类农业文明史的典籍。于是,他热血沸腾,经过几年的辛苦,他编著的80万字的《人类农业文明史》也即将出版,并计划将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当然,石岗致力于黄河文化与经济的研究是他一生不懈的追求,希望他在追寻中,能得到无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