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问:何光暐 编委主任:张坚钟 张晓明 副主任:李强 总编:税欣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点击率:1167372次
关于我们

最新信息
您的位置:首页 >>山东黄研会 >>查看信息

中华黄河龙落坐黄河入海口“黄河龙亭”

发布时间:2021.7.20  新闻来源:中国黄研会  浏览次数: 4130

2021年7月8日,华夏民族母亲河的化身“中华黄河龙”,已经正式坐落在黄河入海口的东营市垦利区一号渡口“黄河龙亭”内。

 

 

在龙归大海的地方,筹建以“中华黄河龙”为主题的黄河文化公园,旨在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打造一处“感恩母亲河、弘扬龙文化、凝聚华夏魂、共筑中国梦”的文化体验平台及寻根溯源的祈福场所 ,这也是“中华黄河龙”作品创作人周明强先生追求十三年的夙愿。

       周明强在采访中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在地图上的形状就像是一条龙。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中华民族都是龙的传人。自己是东营人,东营是黄河入海的地方,是黄河奔腾万里汇集、沉淀其精华之所在,在东营建设中华黄河龙景区是最佳之选。之后还讲述了自己与“中华黄河龙”的故事:

我出生在山东省东营市的一个小村庄,村庄的旁边紧挨着一条黄河故道。很小的时候就听村里的老人们讲,那里虽然土地肥沃却很少有人居住。因为当时的浇地、饮水全部靠天上下雨来解决,干旱时节喝水都是问题,再加上战乱造成的盗匪流寇常常出现在那里,人身没有任何安全保障。我们那个村子的形成,是因为有一个班的抗战老兵退役后被分到那里,开荒种地养家糊口的,我的爷爷就是这些老兵里面其中的一个。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出现,周边那些打家劫舍的事情渐渐的少了起来。直到在荒草茂盛的地方,发现了一个不断渗出水来的圆坑后,才解决了生活上吃水的困难。

那个圆坑里面的水看上去黄色很浑浊,但是沉淀下来却是那么的清澈透明、甘甜可口,而且源源不断。所有喝过水的人们都说那里有一条龙,圆坑是它的“龙眼”化成,下面与黄河相通,都相信是块风水宝地。逐渐的便把他们各自的亲朋好友们接了过来,安家落户,生养繁衍。口碑相传之间,出现了更多的人们在附近长期的居住下来,也就形成了后来的一个个村庄,饮用的也是建国后政府组织挖沟造渠连通的黄河之水。而从此,我幼小的心灵就烙下黄河是“龙”,它能救人的印记,始终无法抹去。

 

 

 

我在黄河水的哺育中渐渐长大,那是一九八六年,雨水特别大。刚刚工作的我,正在参加胜利油田孤东会战,黄河下游的河道出现了决口,我和队友们被困在了一个土坝围成的生活区里。望着土坝外滚滚的黄河水,我没有一丝的惊慌和恐惧,却有着一种莫名的兴奋和激动,这也许是多年来对黄河龙眼印记的一种情感吧。

人生都是在不断的磨练中成长,当时正是国家号召发展致富的年代,在争当“万元户”、为家庭争光的思想驱使下,我毅然辞去了收入颇丰而稳定的工作,不顾亲朋好友的劝阻,回家办起了养殖业。经过两年的辛苦付出,由于信息落后,盲目追求,最终以亏损六万元的沉痛代价结束了这一自以为是的壮举。

沉重的债务、家庭的负担、社会的嘲笑舆论以及初次创业梦破灭带来的打击,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在茫然间便产生了结束自己生命的绝望念头。

这时候我想到了黄河、想到了龙眼,想到了要回归童年那无忧无虑的美丽幻梦中......

当我一个人茫然的来到黄河岸边,凝视汹涌翻滚的河水,远眺她浩荡东去的身影,正当要投入她的怀抱之时,耳边仿佛听到了一个声音:“孩子,回去吧,这不算什么,你要做的事情还很多,你要走的路还在后面”!

在我惊愕四处寻觅的时候,那种压抑在胸中悲凉的感觉顷刻间不但消失的无踪无影,而且增添了对生的渴望,父母的满面沧桑、妻儿的泪眼无助画面出现在脑海里,使自己愧疚不已,在自责中产生了承担、面对的勇气和拼搏、进取的力量。

 

 

我满怀伤感离开了生我养我的村庄,来到靠近黄河的东营市区边打工边学习。也许是老天的眷顾,遇到清华大学美术工艺系的刘教授,我悉心向他求教,靠着好学勤奋和灵巧的双手,很快掌握了各种模型设计、装饰工艺方面的技术,学得了求生的一技之长。

天意弄人。事业刚刚起步时,一场无情的大火把我那几年辛勤所得的一切化为灰烬。接连又经历了受伤险些丢掉性命、投资装修工程血本无归、父亲患病离世一连串毁灭性打击。每当感到生活的路走到尽头时,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来到黄河边,一次又一次鼓起生活的勇气。

坎坷经历和事业上的失败,让我重新审视自己走过的路,重新审视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这片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黄河三角洲。这里是黄河与大海交汇的地方,胜利油田所在地,新兴的生态之城、石油之城,国家“黄蓝”战略的核心城市,正快速的发展中,各种文化产业也蓬勃兴起,黄河文化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二零零八年,我成立了工艺品设计制作公司,设计出代表油城形象的“电动抽油机”,代表地理特征的“东营三宝”、“黄河口印象、风光”和“纪念币”等系列产品,不仅赢得经济效益,而且获得了各种奖项,被政府、客商作为礼品馈赠八方来客。

偶然的机会,在陪同一位远方来的朋友游览入海口时,远远的看到一位老人独自站在黄河岸边,凝望奔流东去的河水,好像在祈祷着什么。很久之后,又看到他从随身的提包里面,拿出一块洁白的手帕铺在地上,用双手捧了些沙土放在里面,小心翼翼的包起来放进了包内。

映入眼帘的这一幕对我的触动非常大,就快步的跑到那个老人的身边,非常恭敬地问候了一下并和他攀谈起来。通过交流得知老人早年是一位国民党军人,因战争到了台湾,故乡更是因战火早已不复存在,从此与家中亲人失去了联系,经多年打探均已无果而终。

这次专程到入海口的目的不是为了游玩,而是在这里向母亲倾吐一下自己的心声,把落叶归根的泥土带回去,永久的陪伴着自己,有生之年抓起身边的他一句“黄河真像一条长龙”的感慨,再次勾起了儿时那个黄河“龙”的记忆。凡是来到这里的客人都会为捧上一把黄河土而激动不已,如果能把沉淀万里精华的淤泥,用传统工艺烧制成一个黄河化身的“龙”,不但能表达出对母亲河的留恋之情,将更加有益于黄河文化的传播。从那一刻起,我坚定了要把黄河设计成“龙”的决心,昼思夜想,沉迷于对黄河的了解和“龙”的形象构思中。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黄河文化,寻找创作灵感,我只身来到有黄河源头之称的巴颜喀拉山,走进有五个泉眼组成的“卡日曲”河谷。在那里我遇到一位叫“卓玛”的老奶奶,她慈祥可亲,用青稞、羊肉招待我,请我品尝她自己酿制的美酒,给我讲关于黄河的美丽传说。在很久之前,这里非常贫瘠,寸草不生。一个仙女看到这种情景后,用她的五指插出了五个深洞,化成了现在的五个泉眼,晶莹剔透的水就不断涌出来,喝在嘴里就像乳汁一样甘洌、甜美。泉水形成了河流一路东去,哺育了华夏文明、炎黄子孙和万物生灵。因为仙女把五个泉眼的水和天上的银河连接在了一起,永远都不会枯竭,所以人们也叫这条河为“天河”、“母亲河”。听了这些传说,我仿佛看到那条踏浪而行的飞龙,吐珠润物,孕育众生。

在离开“卡日曲”河谷的路上,我与一位热爱华夏文化的华侨旅行家陈先生不期而遇。对黄河的热爱让我们一下子成了好朋友,从他那里我又增加了更多关于黄河的收获。黄河的整体地理形状呈“几”字形,有大通河、洮河、汾河、渭河四条主要干流,俨然就是一条弓背探爪、活生生“龙”的模样。与陈先生分手之后,我沿河流而下,看到了她是如何经过黄土高原转变成了黄色之水,在融汇了众多的支脉河流后,形成了波澜壮阔的“壶口瀑布”和“北方千岛湖”等天然美景,又携带大量泥沙东奔而去,神奇般的填海造地,淤积形成了美丽富饶的“黄河三角洲”。

对黄河实地考察的经历为“黄河龙”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了更加完善设计,我专门去济南拜访了一位对黄河有研究的老专家。当这位专家得知我的来意后很高兴,他给我讲了许多黄河历史延续和灾难、趣闻等等,我认真地听着、记着、想着,对“黄河龙”的设计愈来愈清晰。产生了要把黄河的总长度,流域面积,途径多少省、区、市,由多少支脉流组成,怎样的河海交汇等,分别由“龙”的身体长度、鳞片的形状多少、祥云、背鳍部位和浪花的数量等形象的融合起来的想法,因为这些内容体现在“龙”身体里面才会更加形象、贴切,更有灵性和说服力。

在近三年专心创作的日子里,家人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和支持。妻子默默承担了家庭的重担,学习美术专业的儿子也给设计提出有益的建议。我对搜集的各种资料进行梳理后,对“龙”的整体造型、细节进行了反复绘制、不断完善,用双手在泥坯上仔细雕刻、修复处理。我已经记不清究竟废弃了多少草稿,雕坏了多少泥土,终于在二零一一年九月,把这条寓意深刻的“龙”成功制作出来了。

这时候正赶上东营市政府、旅游局举办第三届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这条黄河化身的“龙”犹如横空出世,所有的人眼中都露出了惊奇的目光,对其赞叹不已,“黄河龙”荣获了大赛中唯一的文化创意“金奖”。 二零一三年,在山东省民俗文化博览会上,“黄河龙”同样被授予“金奖” 作品。

为了提升旅游业发展,东营市委、市政府在改造旅游景区“龙悦湖”的项目中采用了国外设计的最佳方案。但湖中“龙岛”的某些设计细节不能使我国传统理念与现代文化相融合,在决定施工之前,旅游局领导还特意让我参与进来,共同探讨。我把自己的修改建议提出来后得到了赞同并采纳实施。这些都源于我设计的这条“黄河龙”,每当想到能为家乡旅游事业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心中都会有一种非常自豪的感觉。

 

 

山东素有“一山一水一圣人”的说法,“泰山”与“孔子”早已名闻天下,黄河流经山东境内,东营的入海口作为“一水”最具代表性。 因为这里是整条黄河的终点,只有这里看到的才是汇集在一起的黄河水、只有这里的黄河土才能凝聚万里的精华、沉淀千年的灵性。

随着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的宣传,“黄河龙”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得到了许多海外华侨及客商的关注。在交流中,我强烈感受到海外游子那份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对黄河文化的崇仰之情,对“母亲河”向往和热爱之情。这种共鸣让我有了一个更大的梦想:就是在东营—这个黄河浩荡入海的地方,以真实的黄河为背景,铸造这条拥有丰富黄河文化内涵的“黄河龙”,以标志性景观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黄河龙”雕塑的建成也一定会与泰山、孔子遥相辉映,扬名海内外。

“黄河龙”雕塑的成功塑造,不仅会成为黄河三角洲上一个耀眼的明珠,还将为东营打造一个有代表性的黄河文化圣地、核心灵魂和形象标志,使华夏子孙感恩黄河母亲有了精神的寄托,有了祭拜的实地场所。到那时,会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海内外客商到这里投资兴业,在这方热土上建立美好家园。

在此基础上成立一个“黄河龙文化研究会”,把对黄河有感情、有研究、有贡献的人聚集起来,共同探讨、挖掘、传承黄河文化。形成一个“黄河龙基金”,把募集或参观人士捐助的善款聚在一起,将这些爱心用实际行动修复、装扮、回报我们的“母亲河”。

筹建和打造各种关于“龙”文化的节日,如:二月二龙抬头节、黄河感恩节等等,再以“黄河龙”景点为核心,辐射到住宿、餐饮、娱乐、休闲、购物等服务行业,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生活质量。在不断提升东营文化品牌、国家“黄蓝”战略发展中一定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龙腾乾坤润百世,留芳青史泽千古。

愿这条富有灵性的“黄河龙”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支持,使她早日展现出美丽的东方神韵和独有的文化风采。

“黄河龙”!现身入海口的心愿我会完成!

“黄河龙”!追求的梦想,我一定能实现!

 

中华黄河龙简介:

 

 

“中华黄河龙”雕塑作品是民族母亲河的化身(麦穗龙鳞);整体呈“几”字形(黄河形状);长度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5464数字比例缩小);九字象形(9数为龙);五个空间(金水木火土);穿越九省区(祥云9朵);流经三十八县市(背鳍38个);汇聚十八个支脉流(浪花18朵);流域面积七十九点五万平方公里(龙鳞79.5片);龙头下方大小浪花(河海交汇);济海造田,形成了一个聚集万里精华、沉淀数千年文明的黄河三角洲(龙珠)。

 

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建议
Copyright©2010-2020 中国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1046480号-1
电话:010-84477295 传真:010-84477295信箱:zghhwh060@yahoo.com.cn  技术支持 北京雪狼网络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火器营路1号院1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