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以来,山东坚持系统观念,着眼大保护、大治理,高质量建设黄河流域绿色生态大廊道,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连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成绩。
早上7点,踩着第一缕霞光,东平鸟类摄影爱好者亓勇开始了新一天的“巡鸟”工作。鸟类摄影爱好者亓勇:“每到这个季节是鸟类迁徙最佳的时候,有大批的鸟类来到东平湖,其中很珍稀的像青头潜鸭、花脸鸭、绿翅鸭,大批量地在东平湖出现,和8年前拍鸟相比,感觉现在鸟类越来越多。”
亓勇口中的青头潜鸭是全球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19年冬季首次被观测到在东平湖过冬,目前已记录到1600多只青头潜鸭种群,约占全球数量的1/3。东平湖区生态环境服务中心负责人王伟:“我们普查发现,今年有近300只青头潜鸭没有迁徙,在东平湖筑巢繁育。新繁育的幼鸟有100多只,真正成为湖上的‘留鸟’。”
东平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枢纽和黄河流域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近年来,当地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改善沿黄环湖生态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在此栖息。截至目前,东平湖自然保护区已有植物资源679种、野生动物786种,其中,国家Ⅰ级、Ⅱ级野生保护动物分别有3种、20种。东平县政府党组成员、东平湖管委会党委书记、主任李学东:“通过实施清网净湖、清违拆障等综合整治系列行动,东平湖区域得到全面治理,目前东平湖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局部达到Ⅱ类标准。”
坚持系统观念进行流域治理,山东不仅在“上段”建立以南四湖、东平湖水安全为特色的黄河流域优质水源地和蓄滞洪区,还在黄河沿线构建以河道、岸线和滩区生态建设为特色的绿色生态走廊。淄博探索“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治水模式,累计投入28.2亿元,治理河道130公里,打造沿河两侧水清岸绿的生态廊道。淄博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贾士龙:“对1103个入河排污口进行全面整治,为11处污水处理厂配套建设了14000多亩人工湿地。经过治理,淄博市境内河流水质由过去的劣五类,达到现在国控断面优良水体90%以上。”
系统治理,还要建机制。山东省组织编制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为总领的“1+9+N”规划政策体系,用经济手段调动各地治污减排积极性,率先在全国实现县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全覆盖,并完成2021年度资金兑付。2021年,山东国控地表水断面优良水体比例提升幅度全国第一,黄河入海断面水质优于邻省入境。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生态处处长王青:“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二十大报告的指示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持续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十大行动’,深入打好黄河流域污染防治攻坚战。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
全方位、多层次深化黄河流域大保护、大治理,山东与河南签订黄河流域首个省际横向生态补偿协议,黄河干流山东段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今年,山东又与青海签署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发展等10个方面开展交流合作。
黄河国家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山东大学教授余东华:“现在沿黄省区在这种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产业发展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等多个方面,已经有了一系列的协同行为,奏响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黄河大合唱。我们相信,在党的二十大以后,九省区会拿出更多的高招,更多的实招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