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问:何光暐 编委主任:张坚钟 张晓明 副主任:李强 总编:税欣
2024年4月20日 星期六
点击率:1037321次
关于我们

最新信息
您的位置:首页 >>河南黄研会 >>查看信息

郑州黄河湿地万鸟声里看变迁

发布时间:2022.10.28  新闻来源:中国黄研会  浏览次数: 565

和谐共生看大河|鸟类从169种增至275种,郑州黄河湿地万鸟声里看变迁


“秋来有奇事,鸥鹭日相亲。”北风吹寒意,大河落雁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仅要水草丰美,还要有鸟兽栖息。湿地是“地球之肾”,是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也是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的重要环节。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河南境内黄河湿地面积14.24万公顷,占全省湿地面积的22.67%,重要性不言而喻。近些年来,河南开展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作,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落实。

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环境好不好,野生动物来投票。又到秋风萧瑟时,大批候鸟组团而来,栖落在河南黄河湿地之内。即日起,大河报·豫视频推出“和谐共生看大河”系列策划,关注河南黄河沿线湿地生态修复工作,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黄河湿地。

每年秋冬季节,灰鹤便是中牟黄河湿地的常客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深秋叶黄,黄河水落,滩涂处处,湿地片片,又到了候鸟飞来时。鸿雁,野鸭,苍鹭,灰鹤等,飞越千山万水,栖落在黄河湿地之上。郑州黄河湿地位于我国三大候鸟迁徙通道的中线通道,是鸟类重要的繁殖地和越冬地。

近年来,随着郑州黄河湿地生态环境逐步改变,人类活动减少,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内鸟类种类从169种增至275种。

“十四五”时期,河南将实施黄河中游(河南段)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黄河下游(河南段)滩区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廊道建设工程,提升黄河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近些年来,中牟黄河湿地多了天鹅的身影

【湿地】大片“水红火”染红中牟黄河湿地 这里即将迎来大批候鸟

10月27日上午,郑州黄河湿地中牟鸟类栖息地,长风呼啸,黄沙如雾。气温还不是太低,时节依然是深秋,还不到大量候鸟栖息的时候,但依然可以看到多种鸟类在这里活动。

由于今年黄河河道北摆,去年有水的河道成了广阔的滩地,大片大片的野菜开始在这里滋生。芦苇这儿一块,那儿一簇,更多的是一种红色的水生植物,几乎填满了去年的老河道,从西向东,蔓延了数里的距离。

远远望去,如一条深褐色的河流。走到里面,这种红茎碎花的植物,其高度漫过了人的头顶。走上几步,就会惊起藏身在里面的野鸡,惊叫着纷纷飞到远处。有几只鹞子,借着风的力量,忽高忽低,时不时有野鸭的叫声,白鹭扑棱着翅膀在不远处飞起。

中牟黄河湿地内的大片蓼科植物

中牟县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站长李锋说,今年春天开始,滩地里就长出了大片的红茎植物,土语叫做“水红火”,说明它是一种水生植物,开出的花是红色的。另外,春夏时候,它看起来又像菠菜,所以还叫做野菠菜。记者咨询专业人士了解到,这应该是蓼属作物,多在湿润有水的环境大片生长。

“现在还不到候鸟大量前来的时候,目前监测到了几百只豆雁,还有其它一些候鸟,但数量并不算太多。”他说,再过一段时间,天气更冷的时候,大群的灰鹤、苍鹭、雁鸭类的候鸟会纷纷前来,届时这片湿地将变得热闹起来。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注意到,今年黄河河道整体偏北,且水量较少,露出了大量的滩涂,而“酸模叶蓼”草原,又为野生动物们提供了安全的庇护所。再加上滩涂收割后的玉米地,残留了大量的玉米粒,为来此歇息的候鸟们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

中牟黄河湿地内,野鸟的踪迹随处可见

【变化】郑州黄河湿地鸟类种类从169种增至275种

这片黄河滩,已经成为鸟类们的乐园。郑州黄河湿地中牟鸟类栖息地,位于狼城岗镇北部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涉及东狼、西狼、太平堤、南韦滩、北韦滩五个行政村,规划面积6500亩,计划投资1.3亿元。

项目坚持保护优先理念,通过设置隔离、监测、管理、科普宣教设施,实施电力线路入地、塌滩护滩工程和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等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对候鸟的干扰,为候鸟提供充足的食源和安全的栖息环境。

项目实施以来,在此栖息驻足的鸟类种群逐年上升,已成为中原地区重要的观鸟之地。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大鸨,在保护区最多一次观测到100余只;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2020年以来连续被观测到,最多8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鹤,种群数量1000-2000只已属常见;豆雁种群数量最大,最多一次观测曾达到4000只以上。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已经成为中牟黄河湿地的一张名片

郑州黄河湿地中牟鸟类栖息地,也是郑州黄河湿地的一部分。郑州正处于黄河中下游的过渡地带,黄河由地下河变为地上悬河,河面变宽,流速变缓,河道易滚,季节水位变化较大。这里水域面积广阔,淡水资源丰富,是郑州市重要的水源地和区域小气候调节区、稳定区。

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相关人士说,郑州黄河湿地也是我国河流湿地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是我国中部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湿地之一,位于我国三大候鸟迁徙通道的中线通道,是鸟类重要的繁殖地和越冬地。

野生水禽是监测湿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性生物。近年来,随着郑州黄河湿地生态环境逐步改变,人类活动减少,保护区鸟类资源数量趋于稳定,种群由保护区成立时的169种增至27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0种,有卷羽鹈鹕、黑鹳、东方白鹳、金雕、白鹤、白头鹤、大鸨、白枕鹤、青头潜鸭、黄胸鹀,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6种。

中牟黄河湿地内的大片蓼科植物

【探索】持续开展生态修复工程,推动沿黄“湿地友好型”作物种植结构调整

湿地环境的变好,离不开多年来的整治行动。为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保护区开展人类活动清理整治,恢复生态环境。

自2016年以来,保护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保护区进行人类活动点位清理整治,通过退砂、退渔等行动对生态环境治理,并结合实际条件对清理整治点位进行了人工恢复(栽植树木、播撒草籽)和自然恢复,累计生态恢复面积约88.3万平方米,黄河湿地面目一新。

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上述人士说,

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是省会郑州唯一的自然保护区,是郑州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的重要承载地和展示区。

中牟黄河湿地内自然形成的坑塘

下一步,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将按照新发展理念要求,加快推进黄河湿地生态修复进程,落实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积极推动沿黄“湿地友好型”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注意到,中牟县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已经实施了农作物种植结构按需调整。根据不同鸟类食性,对项目区内农作物种植结构按需进行调整,有针对性的种植鸟类喜食的作物,为冬候鸟在此栖息提供充足、健康的食物来源。

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上述人士说,引导农民在沿黄的耕地上种植小麦、花生等适合野生鸟类觅食的农作物。下一步,他们将进一步研究具体实施范围,已经如何对周边农村实施奖补措施。

中牟黄河湿地成为候鸟越冬地之一

【谋划】黄河湿地占全省湿地两成以上 中游将实施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从河南省林业局了解到,河南黄河湿地面积总为14.24万公顷,占全省湿地面积的22.67%。近些年来,河南省为了保护黄河湿地,在黄河干流上建立了5处湿地自然保护区,分别是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郑州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河南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封柳园口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濮阳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根据《河南省“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森林河南建设规划》,河南将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的要求,推进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形成覆盖全域、全要素的“一带一区三屏三廊多点”的空间分区。

其中“一带”便是黄河生态带。下一步,河南将健全湿地保护体系,将全省重要湿地纳入保护范围,落实湿地面积总量管控。一方面,实施黄河中游(河南段)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在三门峡、洛阳、郑州3市25县(市、区),实施黄河湿地保护、沿黄及洛河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治理、入黄短支流水生态综合治理、伊河湿地及水生态保护修复、伊洛盆地南部山区生态修复、弘农涧河湿地及水生态保护修复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筑牢黄河重点生态区安全屏障。到2025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万公顷,治理河道56千米,修复湿地207公顷。

另一方面,实施黄河下游(河南段)滩区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在新乡、焦作、郑州、开封、濮阳市的黄河滩区,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平整土地,改造低质耕地和坑塘,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和产出率,建设防风固沙林、护堤林,加强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形成复合生态廊道。

(文中部分图片由中牟县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站提供)

来源:大河报

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建议
Copyright©2010-2020 中国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1046480号-1
电话:010-84477295 传真:010-84477295信箱:zghhwh060@yahoo.com.cn  技术支持 北京雪狼网络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火器营路1号院1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