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问:何光暐 编委主任:张坚钟 张晓明 副主任:李强 总编:税欣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点击率:1169832次
关于我们

最新信息
您的位置:首页>>黄河文化>>查看信息

李禾:探寻北方济公活佛

发布时间:2010.10.24  新闻来源:中国黄研会 浏览次数: 4084
 

 

 

 
  著名作家李禾
 
 
    提起西安的佛教,人们常说起汉唐时期的祖庭及唐僧等佛教人物,唐之后似乎没有什么好说的。却不知西安在清朝康熙年间还有一位比济公还“疯”的法号为“风颠”的和尚,民间传说他身穿大红破衲,一手捧破瓢,一手持拄杖,一生云游四方,曾西行凉州,东去江浙,北至北京,南下福建,涉足17个省市,有许多荒诞怪异的行径。
  他比济公还“疯癫”
  甘肃省作协原副主席李禾已经退休,住在西安。李禾对风颠和尚颇有研究,他告诉记者,风颠和尚在西安已渐渐被人淡忘了,幸亏他家乡甘肃省永登县苦水镇人还记着他。
  风颠和尚,清朝康熙年间人,他常常酒意醺醺,步态颠颠,无论到哪里,逢酒肆必进,见有娶亲的宴席不请自到,醉了便横卧街头。清康熙年间,大皇子留风颠在御花园过夏,问吃荤还是吃素。风颠回答:“遇贵而逢贱,只要有酒。”大皇子说:“大海任君餐。”风颠高兴地说:“果然好供养。”有一次住店,风颠竟然吃下两只鸭子,10个鸡蛋,又将酒坛抱起,一口气喝了个净光。
  尤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风颠每到一地,大鸣大放地进窑子,流连忘返。有次在妓院玩耍了半夜,次日竟然穿上妓女的红袜子,坐在闹市,令路人忍俊不禁。就因为这诸多离奇故事,许多人将风颠称为“疯癫和尚” 。
  李禾祖籍渭南,生在西安,1950年由西安高级中学入军校,后分配到甘肃省委工作,1962年在永登县红城公社驻队时,就听到南边相邻的苦水公社苦水街猪驮山风颠和尚的奇闻怪事。次年开展阶级斗争教育,县委要举办阶级教育展览,李禾被抽去编写连环画解说词。风颠和尚成为批判对象之一,县委一领导说:风颠有一次扑到妇女身上,这就是调戏妇女,还有人为他辩护说是为了驱邪。
  不久,县公安局将一本从民间没收的《风颠当禅师言行实录》手抄本交给李禾,供办展览参阅。这部手抄本流传乡间,农民不知其内容,只是当作佛经供奉在香案上。解放前每本价值一石五斗小麦。李禾当时对佛教了解不多,通读之后,虽然觉得有趣,却不甚理解其内涵,只是感觉这不是一般的和尚,其《实录》也非一般的经卷。热爱文学创作的李禾,在自己的素材收集本上摘录了一部分,送还《实录》时对公安人员叮咛,这部手抄本能保存到现在很不容易,要放在档案室保存好。
  此后,李禾将《实录》一直记在心中。1992年担任甘肃省作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后,他感觉应该把风颠写一下,不然就失传了。他去永登寻找《实录》,公安人员说已找不到了。李禾不甘心,二次去永登。刚一进县公安局门,碰到20年前他在永登县驻队时带过的宣传队队员,此时已经成为县公安局负责人。此人后来设法帮李禾找来《实录》手抄本复印件。
  揭开风颠逛妓院真相这时的李禾,已经对佛教有所了解,通过细读《实录》发现,风颠和尚究其根底来说,像济公一样造诣非凡。
  在风颠看来,“成佛不在衣钵,作祖岂论吃斋”,有道是“禅定从来不在静,动而不动见真性。酒肉场中寻法味,烟花堆里觅禅心。”一个人要真正地领悟禅意,不在于眼中有酒肉,心中有戒条,这些只不过是做表面文章。他主张学者“须具盖天盖地之志,勇猛精进之心,一往直前,不到古人田地决不歇手”。
  李禾认为,根据《实录》记载,风颠和尚很可能属于佛教禅宗中的临济宗。该派致力于把佛性从彼岸世界拉回到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强调要建立个人的自信,追求一种自由、奔放、豁达的风格。比起历代禅师,风颠禅师有过之而无不及,似乎思想更激烈,行为更超越,即使济公也要逊色几分。
  风颠和尚虽然常常进出妓院,如醉如痴,但贪酒不乱,遇色不淫,“疯言内含禅机”。一次风颠住店,与妓女弹唱歌舞到深夜,却不与妓女同歇。妓女诧异地问:“既如此,你叫我来做什么?”风颠说:“你们够苦的,今后多行善事,诚心待人,积攒些银钱,有机会赎出身来从良,莫这样枉度一生。”说罢催妓女快去休息。
  风颠在兰州城东关妓院,对日夜赌嫖的来往客商和差官说道:“嫖赌行中莫往停,倾家荡产又伤身。山僧相赠无多言,急早回头是好人。”众人听后表示决心悔过,从此永不干这混帐事,大伙主动凑了50两银子交与风颠去做善事。
  风颠曾在庄浪逼开妓院的张攀麒释放妓女从良,过了两年,又到张攀麒在凉州的妓院,为众妓女出狠招,从而帮助她们脱离苦海。
  和济公一样好惩恶扬善李禾认为,风颠和尚是一位道高名重、济世怜民的僧人。实际上在苦水民间盛传最多的是大量风颠济世怜民的故事。
  苦水川因为土质为红色粘性土,遇天旱便板结,有“苦水干板”之称,严重影响庄稼生长。当地人无奈,求风颠和尚想办法。风颠教群众用大铁锹深翻土地,用沙石铺压农田保墒。自从翻地压沙经验传开,附近老百姓收成一年比一年高,日子也过得一天比一天好。直到今天,苦水仍然靠铺压沙石抗旱、压碱。
  风颠和尚面对权贵,敢说敢骂,不是劝诫他们清廉爱民,便是讽刺讥笑。凉州城中有一姓康的官吏,为官贪恶,百姓忌恨。有一年康夫人患病,请遍附近名医却不见效,最后请风颠。风颠诊断后见其已病入膏肓,无法救治,对康官吏说:“为僧清净本无奈,当官莫把良心坏;不忠不孝非天心,祸患灾难随时在。”说完拂袖而去。
  一个姓杨的官员请风颠喝酒,他问人家有几位女人。官员答曰:“3个。”他嘲讽说:“怪道衲僧娶不起,都被为官的占了。”在苦水的民间传说中,还有许多风颠和西安有关的故事。
  一次,一张姓西安老人找到风颠:“孙儿久病不愈,可家贫无钱请医买药,病情日渐严重,现眼看快不行了,请禅师发发慈悲。”风颠了解病情后,随手扯了一块衲头说:“拿去烧成灰,用清水冲服即愈。”第二天,张老汉带着孙子对风颠千恩万谢:“药到病除。”众人听了,争着要风颠的衲头。风颠将衲头扯碎,每块收银二钱,共收到银十两,统统给了张老汉,让给孙子补养身体。
  康熙三十一年,即公元1692年,关中大旱,蝗灾蔓延,饿殍遍野。风颠带上弟子明德,每天在咸宁街头忙碌,一边收尸掩埋,一边收留父母双亡孤儿。风颠给孤儿们盘热炕,雇人昼夜照顾。此举感动了咸宁县令,下令把孤儿安置在养生院,提供吃穿。当年十月初,风颠号召人们领养这些孤儿,并一再告诫:“孤儿领去,要当做自己亲生儿女养育。积善积德不在烧香拜佛,全在诚心诚意做善事。”不到半月时间,100多名孤儿全被人们领养。
  由于风颠和尚的善举,人们更喜欢尊称其为“李佛”。
  “渗金佛祖”祖籍在西安由于忙碌,到2000年退休后, 李禾才着手写风颠和尚小说。退休那年,李禾专门在猪驮山夏历4月8日庙会时去了一趟苦水。
  据传,风颠和尚生于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夏历4月8日浴佛节,出生地为庄浪卫焉支山苦水驿,即如今的苦水镇,姓李名福,和济公同姓,但比济公晚了500多年。念过两三年私塾,十一二岁开始务农,成年后不愿娶妻,父母强行给他娶了一房,但他就是不碰妻子一下。18岁时休掉妻子,告别父母,剁去一指,以表出家决心,自取法号“无情”,后来遇到高僧点化,给他另取了法号“风颠”。风颠和尚后半生多栖游于西安一带, 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腊月初八日,圆寂于西安老城内西南角的火药局巷达摩庵。人们为他镀金身时,金粉全渗入皮肉。康熙皇帝听到后奇怪地说:“莫非是渗金佛祖么?”当康熙说此话时,风颠遗容顿生金光,灿灿照人。从此人们称风颠“渗金佛祖”,称达摩庵为“风颠洞”。其胞兄李禄后裔今仍居苦水街。
  《实录》记载,风颠禅师云游到西安后,总兵视其为妖道,派兵捉拿。风颠上房逃躲,情急之下误入人家烟筒。看到此,李禾想起童年在西安时,曾听当时的老人讲,传说有一神佛曾从一个人家的烟筒中降落,满面蒙灰,俗称“风火爷”。这与《实录》所载相符。李禾认为,西安人所说的“风火爷”就是这位风颠和尚。
  永登县地方史志编纂办公室原副主任苏裕民告诉记者,根据李家家谱,李福祖籍长安府周至县南门外石桥子,不知何时何因迁居苦水。记者查阅丁福保编撰、文物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佛学大辞典》,“风颠”一条介绍:清康熙间陕西人,名超常,号风颠。俗姓李,名福……这些说法是否确切,记者查阅了由著名历史学家史念海主编、西安地图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西安历史地图集》。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西安府城图上,在西南角火药局巷北有风颠洞。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西安府城图与之相同。但到了民国22年(公元1933年)西安城图,没有了火药局巷,可能由于时间的推移,人们念转了音,风颠洞改名为风尖洞。到民国38年(公元1949年)西安城图,连风尖洞都没有了。
  为风颠争著作权经过数年构思、笔耕,李禾的《风颠和尚》小说出版了,但他还操心一件事。
  李禾从苦水民间听说,风颠生前喜欢绘画,西安碑林博物馆里的达摩像是风颠和尚画的,《风颠和尚言语录》中也多处记述风颠和尚画达摩像的故事。李禾专门去碑林,果然找到了这两方达摩像碑刻,分别为《达摩东渡图》和《达摩面壁图》。两碑上均刻有“已巳仲冬风颠写”字样,旁边立的说明牌上标注为“均为明末风颠和尚所画”。李禾去年找碑林有关人员,说明此像为清朝风颠所作。
  兰州市文化局原副局长缪树德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90年代,永登县文化馆的人就给碑林博物馆写信,提出达摩像为苦水风颠作品。后来碑林博物馆刘霖对此进行了研究。1998年,苦水群众在碑林弄到达摩像拓片,在苦水街风颠祖屋改的“母子宫”复制了达摩像石碑。接受记者采访时,刘霖说,根据她的研究,碑林达摩像应为清朝风颠和尚作品。
  达摩南天竺(今印度)人,南朝宋末东渡来华,传授佛法,是中国佛教禅宗创始人。据悉,历代画达摩像者很多。那么,明代是否也有一个风颠和尚?记者查阅了陕西省图书馆馆藏的3部佛教方面辞典,明清两代未找到第二个风颠僧人。同时,记者查阅《西安历史地图集》,清之前在西安城西南角没有风颠洞。
  为风颠打抱不平提起西安的佛教,人们喜欢说汉唐时期的祖庭及唐僧等佛教人物,唐之后似乎没有什么好说的。
  在缪树德眼里,风颠是佛学家、哲学家、发明家、慈善家、名医、书画家、旅行家、勇士。缪树德认为,相对风颠的事迹,目前其名声远远不够,与济公相比,主要是宣传太少,人家1985年8集电视剧《济公》一炮打响,使济公在全国家喻户晓,济公出家的杭州灵隐寺也出了名。当时,永登县文化馆有工作人员认为《济公》电视剧将风颠的故事安在济公身上,给有关方面写信,表示不满。他写的长篇小说《西部济公风颠和尚》,曾被北京一电视剧导演拿去,但可能担心盖不过《济公》电视剧,收不回成本,一直没有拍摄。作为地方政府,应当设法宣传,一首歌、一部电视剧,都能提高当地知名度。可惜西部经济落后,观念落伍,因此无法推出风颠和尚。。
  李禾的《风颠和尚》小说也被西安一影视剧导演相中,但由于没有找到资金,迟迟没有动作。李禾认为,风颠和尚的阅历非常丰富,和社会各层次人交往,在某些方面超过济公,其潜力巨大,是一块未开采的金矿。要想让风颠像济公一样广为人知,甚至超过济公,必须通过电视、报刊等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
(
责任编辑:冰山)
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建议
Copyright©2010-2020 中国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1046480号-1
电话:010-84477295 传真:010-84477295信箱:zghhwh060@yahoo.com.cn  技术支持 北京雪狼网络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火器营路1号院1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