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问:何光暐 编委主任:张坚钟 张晓明 副主任:李强 总编:税欣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点击率:1167393次
关于我们

最新信息
您的位置:首页>>黄河文化>>查看信息

程大兆:常想一二的人生

发布时间:2010.10.24  新闻来源:中国黄研会 浏览次数: 2734

 

黄河之子程大兆

  

  “常想一二”是一句人生箴言,更是一个难能可贵的境界。常想一二,就是用心感恩,庆幸、珍惜人生中那如意的十之一二,最终以那分豁达与坚韧去化解并超越苦难……

\"\"
 程大兆:常想一二的人生
 
/寒山
   暖日斜阳,清幽午后。北京西郊一个很普通的民宅院落。
  屋中没有奢华的摆设,简单的装修,四白落地的墙面。温润的阳光透过玻璃缓缓地改变着屋内的光线,一切都是静谧、祥和,让浮躁的心绪沉静下来……著名作曲家程大兆的家,朴实而无处不充满情趣的百姓之家。只有那通透的走廊,一扇扇敞开的门,似乎在静静诉说着通往艺术殿堂的种种故事。
  《英雄无悔》、《来来往往》、《周恩来》、《邓小平》……这些脍炙人口的影视剧作,捧红了一个个的大腕演员和歌星,人们在那些熟悉的面孔中沉浮着,却忘却了那些在幕后与之紧密关联的人们。程大兆就是其中之一。
  “文人武相”是程大兆最概括的描写。生于西北,长于西北的他,有着一张很北方化的面孔。浓眉,犀利而睿智的眼神,宽广的声域,将其文人的骨格凸显在我的面前。
  我知道随之展开的,将是一场与智慧的对话。
 
 

\"\"
歌唱大赛上的评委程大兆
西北·根成长的地方
   时光在飞逝,岁月在徒增,但心灵底端那层似乎与生俱来的情结却越来越深厚,越来越冲动。丹纳在他的《艺术哲学》中说:人的特征是有很多层次的……下面一层略为坚固些的特征,可以持续二十年、三十年或整个的一生,这就是人性中普遍隐匿的“根”的情结。在某一时刻,它会唤起我们的本性,在不自觉中流露真的自我。
  底蕴深厚的黄河文明,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孕育了中国当代很多伟大的艺术家,程大兆就是其中之一。
  说起西北文化对他的影响,他用了“根”来形容,就像开花的过程,根必须稳扎泥土,所以不论他走到那里,西北的根是他生存的依赖,绵绵的厚土源源不断地提供着滋养。那种与西北文化的融合,是千丝万缕、剪不断的联系,是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
  我们的谈话,就从这里开了头。
  西北的文化是我创作的出发点,那不自觉中所流露出的坦率、朴实、深厚和自然,是发乎我内心的东西,是这么多年来母亲文化对我的滋养和关照。在世面上,漂浮的东西太多了,但只有那些能够触摸到心底深处的作品,才能真正代表我的风格。西北人对程大兆的评价是:他的作品从内心、个性、人品等各方面比较集中地体现了黄土文化的风格,他是一个真正代表西北人的一流作曲家。
  “我只有摸着黄土,才能感受到那沉实而空灵的感觉,这是根的作用,这是我的黄土情结……”程大兆在喃喃地说着,像在讲给我听,但更像是在自言自语。
 


 

程大兆创作的陕北四曲宣传画

音乐·终身的挚爱
   面对悠长的日子,有时候我们需要安慰。音乐是其中的法宝,它和深沉有关,但是又撇开了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可怕的虚无,用轻柔却没有恶意的手心抚摸我们的痛楚,在渐行渐远的时间里让我们和人生的真相作别。于是,我们坐在河流的边上,看逝水流过,怀念心中那永远悠扬的旋律。
平常在家里看书,听音乐,研究大师的作品,程大兆将自己的生活形容为“闲云野鹤”般的悠闲和“悠然见南山”的随意。但是我们从他多得数不清的作品中,又能看到他是一个多产的作曲家。
  在我说了他一大堆的头衔以后,他淡然一笑,那都是别人封给他的东西,身外之物,说来何用,不如踏踏实实地研究他的音乐,多看看书,看看大师的作品。
  在中国音乐界里,程大兆是位公认的具备非常深厚技巧功底的作曲家,在音乐技巧表现方式的多样化上,他已经达到了驾轻就熟、炉火纯青的地步。可是,他这样说:一位20世纪的德国音乐大师,现代派音乐的鼻祖曾说过一句话:“我要用我一生的时间去研究大师的作品。”已成为顶级大师的他,还要用一生去研究他前辈的作品,更何况我们现在的音乐工作者。
  沉思片刻后,他叹了叹气说:现在好象进入了一个浮躁的时代,很多作曲的人都忽略了学习前辈、掌握技巧的过程,这是中国音乐的悲哀。在音乐史上,几乎每个著名的作曲家都要受到前辈的影响,都是在用最扎实的学习态度吸收大师们的精华,打下深厚的技巧创作功底,只有在对音乐技巧掌握到熟练的程度,才能谈到如何用外来的音乐形式创作表达自己民族的思维,这绝不是急功近利的过程,是真正的艺术家苦苦追求,长期累积才能达到的境界。
  我问:做音乐最难的是什么?
  程说:研究大师的作品,其实就是不愿意再重复他们,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语言,这个很难,因此压力很大,但是只要能往前走一步,哪怕只是小小的一步,自信也就形成了了,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有了作曲家自己所谓的“根”,根扎住了,才会发芽开花。
  我问:什么是优秀的作品?
  程说,对作曲家来说,在吸收音乐的表现形式上不禁锢自己,在创作音乐中保持自己最真的信仰,用真挚的态度来对待它,这样的作品一定是真的,即便有残缺的,它也是美的,就像断臂维纳斯,她的美来自真实,虽然残缺。
  程大兆是一个用心来创作音乐的艺术家。就像他的人一样,他喜欢音乐中的空灵、幽默和直率。他说他的作品风格受老庄思想的影响比较深,是模糊了现实与自然的界限而浑然天成的。可以在表现的形式上多样化,手段丰富,但风格要保持真挚自然,这样做出的音乐才是好的音乐。
  程大兆一直从事的都是严肃音乐的创作,他最擅长的是交响乐和民乐。在中国,严肃音乐是一个还尚未被人们重视的领域,从事严肃音乐创作的人,往往是用其他的收入来贴补他在严肃音乐上的研究。用他的话说,到了这样一个阶段,艺术家就会转变成一个普通的劳动者,用劳动创造的价值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他真正接触流行音乐是从1993年接下了电视剧《情满珠江》的主题音乐创作开始的。他坦然地说,做严肃音乐的人,经济上是拮据的,出于生活上的需要,也为了追求他热爱的音乐,他开始了流行音乐的创作,但即便在这个领域,他也在不断寻求个性化的创作风格,他笑言, “在任何时候我的思想都不能变成别人的跑马场”。
  我问:人们对《情满珠江》这部电视剧的印象极深,其中的主题曲也悦耳动听。你却认为它是你的失败?
  他说:对,人首先要诚实,敢于面对自己的失败。那是我第一次接触电视音乐的创作,也就是流行音乐,不知道当时的市场是什么样,不知道当时流行的歌手是谁,几乎瞎子一摸黑就开始了创作。所以感觉是非常失败的。那时《情满珠江》开始在全国播放的时候,我每个晚上的8点到9点这段时间,都一个人到街上走,希望这段时间赶快过去,我一直不敢听那个主题歌,也不愿和任何人谈起。应该说那的确是一种逃避。
  我问:那当时你是什么感受?
  他说:我知道了自己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这世界上的任何一件事情,你都不能小看它,忽略它。影视音乐虽然在整个的剧情中起到的是一个辅助的作用,但它也是有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内涵的。那次以后,我就开始像学民歌一样的学习起了流行音乐的创作,买来很多流行音乐的磁带,去听,去记谱,去学习,去感受。我相信只要是认真做的东西,就能够流传下来。于是第二年我接下的电视剧音乐《神禾塬》就获得了“飞天奖”。再后来到创作《英雄无悔》、《来来往往》时,就已经驾轻就熟了。
  现在的程大兆在严肃音乐与流行音乐中游走得游刃有余,他会在创作严肃音乐的时候,加入现代的要素,而在创作流行音乐的时候融入进古典的成分,两者相得益彰,相形见长。
  当问及他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时,他摇摇头说,还未创作出来。音乐是他毕生的追求,他自认为还未达到登峰造极的阶段,现在是学习,沉淀的时期,最好的作品还在将来。对于21世纪,程大兆说,这是一个大器晚成的时期,因为前期优秀的艺术家,优秀的作品实在太多了,要想追赶并超越,太难,艺术家的难关,就是突破“精品屋”的难关,就必须经历学习、思考、丢弃、再学习、再思考这样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在将自己上升到一个高度的时候,才会做出将深厚的沉淀薄发出来的作品。
  做严肃音乐是一件很苦的事情,作曲家也许会将毕生的经历、体验和生命来投入到这个过程中。程大兆在交谈中两次提到了艺术家的使命:艺术是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所以艺术家要怀着一种悲壮而敏感的心,充满着对社会、对人类的忧患进行创作,才能最终完成其作品之大成。
  这一过程也许是漫长的,艰苦的,要赋注一生的努力才有可能建立起理想的链条,但是我从他眼神流露的光芒中,看到了那样一种信念:即使凤凰涅磐成青鸟,所有的色彩都皈依了,理想依然不会改变。
 
 

\"\"
程大兆作曲的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
 
阅读·领悟中的大智慧
   “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是因为所不见。你明不明白,是因为看不见的东西。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只是没有尽头,我看不见城市的尽头。我需要看得见世界的尽头。”
  ——《海上钢琴师》的一段内心独白看不见的东西,正是对自身局限的领悟,而我想一个人是否能够不断提高自身,在于首先承认自己看不见的东西,即“无知之知”。
  程大兆爱读书,在他北京的家里有很多的书,《易经》、《老庄》、《二十四史》、《史记》、《资治通鉴》……,还有必不可少的一套《金庸全集》,但他说这不如他在广州的家里多。音乐、读书和电影成了我们交谈中时不时提到的话题。人必须要读书,看到自己的无知,承认自己的无知,然后再进入到有知的世界中。他向我推荐了很多应该必读的书:比如《易经》,一本高度概括哲学范畴的书。强调“一动一静,交错磨合”的易经文化在宇宙发展多少亿年后,也是不会改变的,因为它表达的基本规律就像1+1=2的道理一样浅显易懂、恒古不变;再比如《圣经》是了解西方精神世界源泉的最根本的书;还有《佛经》中大彻大悟大智慧的领悟……这些书中的精华,都是他创作的源泉,也是他作品中智慧的闪光点。
  要经常与智慧的人对话,读书就是最好的途径。
  在交谈中,我们发现一个共同点,就是对金庸作品的喜爱。程大兆说,一刀一剑在金庸的笔下,都能活色生香地被分解成那么多的招式,甚至到了无招甚有招的地步,那样一种“空灵”的状态,是很多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梦寐以求,而很难达到的境界。因此,每当在创作遇阻或心绪烦躁的时候,他都会翻看几页金庸的书,调剂心情,并希望能遭遇到灵感的迸现。
  保罗·萨特曾说过:阅读是一场自由的梦,阅读是豪情的一种运用。从程大兆的身上,我看到的是这种自由和豪情的完美结合。他在阅读中自由而自我地游走,并将他从阅读中汲取的豪情用在他的音乐创作中。我想这就是他选择的生活状态,没有名利,没有浮华,这样自然而然地读书、思考、领悟、创作。
 
 

\"\"
程大兆作曲的电影《周恩来》
 
石头·无声胜有声的语言
   石头,坚硬而素朴的沉默者,它用它的沉默,将人挡在了外面;沉默是它对付世界的最好的武器,它用沉默拒绝了世界的入侵;它是智者,愚者,它是自相矛盾而又无比完满的存在;无论它是什么,它都在用无声的语言,回答着你的感受……正如开头时的描写,程大兆的家朴实而没有铅华,一切都最普通不过,却井井有条。“你发现没有,我的家里没有挂字画?”这在我初进房屋,看到四白落地的墙面时,就感到有一种莫名的亲切,像我们的平常百姓家,和我想象中艺术家的家是不一样的。
  程大兆爱石头,几乎家里的每个角落,客厅、卧室、工作室、展示柜上,都有石头的身影。不一定是奇石,但每个都有着光洁润朗的颜色或引人遐思的形状,程大兆还依次给它们起了名字,真的好象在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去年,他独自去了陕北和青海采风,和当地人一同感受生活,探寻他心灵深处的质朴的东西。在青海,当发现这么多美丽的黄河源头石时,他感到了那寻求已久的震撼。他将能触动到他心中的那根弦的石头,都不远千里地带回了家中。他不无自豪地说,整整装了一个集装箱。程大兆说,和古董相比,石头是便宜而廉价的东西,谁都买得起。但是追溯起真正的渊源和内涵时,哪一个最有价值呢?不必言说,石头是经过了几亿年进化而来的,谁都不知道那时发生了什么,而导致它今天的状态。你看它们其中有的有罕见的颜色,有的是两中溶岩的相互融合,还有它们那千姿百态的形状……只要你用心去感受,你会发现你能够与它对话,在时间悄然地流逝中,它在默默地,回应着你的感念,这样的交流常常会带来思想中意想不到的火花。我坚持认为这种火花就是创作的灵感。
 

\"\"
程大兆作曲的电影《邓小平》
 
人生·不思八九,常想一二
 \"\"
   常想一二,就是用心感恩,庆幸、珍惜人生中那如意的十之一二,最终以那分豁达与坚韧去化解并超越苦难。
  常想一二,因为境由心生——问题本身都不是问题,如何对待它才是最大的问题。
  常想一二,毕竟,决定生命品质、塑造人生境界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
  谈话中,程大兆爽朗的笑声时常充溢着房间。我们像朋友那样的交谈与交流,让我不断颔首的,不是他究竟创作了什么作品,怎样的作品,而是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他问我:你有没有过不愉快的经历?
  我说:很多,而且现在也正在经历中。
  他说:那么忘掉它,不要让它来干扰自己愉快的生活,这样保持着快乐、自然的心态,什么事情你都会做好。
  ……卡尔唯诺说过,如果要显示生存的负重,那就轻盈的显示。我想这句话用在他身上最合适不过。
  程大兆的艺术生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受母亲的影响,自小爱好音乐的他10岁考上了西安艺术学校。12岁开始尝试写曲,13岁就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部合奏曲。当再要进一步深造时,遭遇文革,由于出身的不好,他想再读书的愿望被搁浅了。不过所幸的事,他一直有严师在坚持不懈地、严格地教他,文革十年,他一直没有放弃他钟爱的音乐,别人在闹革命的时候,他在学习,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了极牢的基本功底。那期间,他将陕西的民乐几乎研究了遍,很多东西都在他的心中落地生根。
  由于性格中的厚道与倔强,文革结束后的日子,他仍然没有摆脱不顺心的境地。那时,他选择了参军,选择了去辽阔高远的新疆。在刚到新疆的日子里,他说他仿佛是经历了人间地狱般的感受,茫茫的大漠,很难看到一个人,什么是苦海,什么是寂寞,那时他通通都感觉到了。但现在想来,也许正是当时的寂寞,反而造就了他现在的人生。由于西北人干脆、豪爽的性格,使他很快融入了部队的氛围。新疆这个多民族的地域,其多样而独特的民乐风格,一直是中国艺术界的魅力瑰宝。那时的程大兆,为了研究新疆的民歌,自己一人走遍了新疆的每个地方,有时往往走一天也看不到一个人。他在新疆愉快地呆了六年,非常充实地度过了每一天。那是一段对程大兆有重要影响的时期:部队的军旅生活,造就他做人的观念、造就了他对人对事负责的观念。同时,在新疆民歌上的巨大收获,也使他在对民族音乐的认识上有了一个巨大的飞跃。
  此后的生活,在经历了多年的磨难后,程大兆似乎安定、平静了很多。他的才华得到了广州珠江电影制片公司的欣赏,被邀任作曲,此后又考上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的研究生,然后在他认为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道路上,他的音乐融合着他的生命感受而被创作出来。许久沉淀后的爆发,是我认为他的作品如此有生命力的原因。我想我们是有理由期待下去的。
  古人说“君子坦荡荡”,既然心胸十分开阔,那崎岖的路又算得了什么呢?
  在结束的时候,我突然有了这种感觉,这个世界上,最近的就是理想,它好象不是用来实现的。它只是上帝为了让一个生命疯狂生长而虚设的障眼法。就像完美的永恒存在,我们只能接近它,而无法达到它。
 
 

程大兆作曲的电影《寡妇村》
 
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建议
Copyright©2010-2020 中国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1046480号-1
电话:010-84477295 传真:010-84477295信箱:zghhwh060@yahoo.com.cn  技术支持 北京雪狼网络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火器营路1号院1号楼